多一個人騎腳踏車,就少一個人開車
以前衡量先進國家的指標都是以經濟環境為主
隨著時代變遷
國際化都市的自行車環境在這幾年成為衡量先進都市的重要指標
例如法國巴黎就在這兩年擴大建設自行車環境
甚至於公眾運輸系統附近提供免費自行車租借使用

曾經屬於自行車大國的中國
經濟成長率是目前全球最高最快的國家
然而中國目前尚屬於開發中國家
汽機車數輛高度成長
自行車數量卻大幅降低

東京
是目前亞洲地區先進都市的先驅
也是和台北較相似的大都市環境
這次趁著東京的自助之旅
觀察了一下東京的自行車環境
也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順便看看目前台灣的自行車環境
希望台灣也可以很快擠入已開發國家之林

在東京
自行車是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
大家小巷都可以看到自行車的蹤影




自行車在融入東京生活當中之後
自然也成為每個人的風格指標
各式各樣的自行車與配件讓人眼花撩亂
不僅僅有一般的通勤自行車
也有很多型男型女用自己的風格騎乘自行車


(高級車.......Birdy)



Midtown路旁的Brompton




在東京
自行車不僅僅是一般民眾的交通工具
為了落實環境保護與增加便利性
警察單位也幾乎使用腳踏車來進行巡邏等等工作
方便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




在日本的馬路上
其實看不到自行車
因為說真的
騎自行車上在大馬路上與車爭道
真的太危險
大多數通勤使用的自行車
速度都只比行人快一點點



那麼大家一定會問
自行車都在哪裡
其實去過東京或日本的人都知道
日本的人行道上常常可以看到自行車與行人和平共處
在日本
自行車與行人都以人行道為主



在日本
為了讓自行車能有更友善的人行道騎乘空間
在較寬敞的人行道旁都設有欄杆方便自行車停靠與上鎖



簡簡單單的一個設施
就可以帶動都市的自行車普及
這是東京已經做到的
也是我們可以參考的




(表參道人行道上的自行車)







在較為狹窄的人行道
為了顧及行人的路權
都會標示禁止停放自行車




在大眾運輸系統附近
汽機車不見得有方便的停車場所
但是對於自行車
要鼓勵使用
當然就要成為最優先的特權之一
設置專屬的停車空間
不管你騎的自行車有多高貴
都不用擔心



要到達自行車停車場
路上都有指標方便尋找
我想
到東京來個自行車自助旅行一定也是相當方便的





不僅僅是人行道路對於自行車非常友善
即使是私人或營利事業也都對於自行車提供了方便的停車設施
這是表參道著名建築設計師安藤忠雄的作品
來到這裡就算騎乘自行車也有專屬的停車場



在六本木的高級購物中心Midtown
也同樣設有自行車停車場



國立新美術館的自行車駐車場




既然自行車在日本視同行人
那麼過馬路這個問題
理當視同行人
一起過斑馬線
日本在這方面也設想的非常週到
在斑馬線旁畫出一條自行車道
達到人車一起過馬路但又可分流的目標







就算在沒有標示自行車道的斑馬線
由於自行車視同行人
再互相尊重路權的情況之下
自行車使用者也會跟著行人一起等紅綠燈過馬路



不僅僅是如此
針對自行車使用者與行人
在路上也都會有專屬的號誌






當然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不守規矩的人
就算是在中規中矩的日本也一樣



(違規停放自行車被警告限期駛離)



看完東京的自行車環境與設施
喜歡騎乘自行車的朋友一定會和我一樣很羨慕

在台灣
這陣子交通部與警政署為了自行車法規而提出了許多看法
甚至修改了交通道路法規
其中主要的精神
把自行車視同為"慢車"而非行人
規範了許多自行車必須有的安全裝備
甚至考慮要求自行車騎乘者比照機車帶安全帽
並且想出了馬路右邊一公尺為自行車的"隱形車道"

在看完日本的自行車環境
我在這裡還是要提出我的想法

在全球暖化議題不斷
各國與先進都市都在鼓勵自行車使用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並增進大都市的交通效率
為了提高自行車使用率
大多數的都市都是從最基本的交通建設開始做起
便利的停車環境
清楚安全的道路設施
甚至是專用的自行車道
"先把環境建立起來,再進行法規等細部規範"

然而在台灣
以首善之都台北市來說
每一年都有市長喊喊口號
在世界無車日大喊要鼓勵民眾使用自行車
圍一條馬路辦個嘉年華就了事
警政單位也只為了降低自行車傷亡而想出一堆法令
規定你要帶這個,要裝那個
治標不治本

首先
環保的東西不可能用強制的方法去要求大家執行
如果大家認為騎自行車是一種時尚
一種主流先進的交通方式
加上便利完整的自行車環境
大家自然會主動的去使用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

過多的法令規範
固然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
但是那只會讓大家覺得騎自行車是件麻煩危險的事情

如果把自行車趕到馬路上
再多的安全措施在台灣
都是不夠的
行人不用戴安全帽
不用裝反光板
就是因為他們的路在人行道上

反過來說
如果自行車裝備完整
甚至搞個裝甲
是否就可以騎上汽車車道上!?

在台灣
騎乘自行車的人
不是學生或通勤使用的一般自行車使用者
就是配備完整的專業自行車愛好者
很多專業的自行車朋友
都非常重視自行車環境 也懂得花錢買裝備
保護自己
但是這篇文章最後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去顧慮到
未來更多的一般自行車使用者
讓政府建設完整的自行車環境與配套措施
尊重自行車使用者在道路上的路權

希望大家都可以留言表達相關的意見與想法
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呼籲政府重視自行車環境


以上分享

11/30更新
不知道是官員看到了這篇文章
還是台灣的確和日本的道路環境相似
今天看到一則關於交通部檢討自行車規範的文章
談到了自行車雙模管理的構想 採人車混合
雖然計畫要在十年內讓自行車普及 有點慢
但是仍希望台灣的自行車環境可以逐漸成熟

以下是轉載的新聞

【新聞】交通部提出:自行車雙模管理構想 人車混合

歷經半年的規劃,交通部首度提出自行車政策檢討,重新訂位「自行車」為「人、車」雙模管理:也就是介於行人與慢車之間,交通部運研所稱為「速人:比行人速度更快的人」的新概念。受限於目前國內道路面積狹小,交通部傾向「不提供專屬路權」:也就是不強制劃設自行車道的方式管理,並強調自行車與行人,共同分享使用空間的概念。(彭群弼報導)

今年五月份交通部長蔡堆要求針對自行車提出上位政策計畫,經過半年的探討,並邀集自行車團體及專家學者討論後,提出初步的規劃構想,有鑑於國內的道路面積狹小,雖然希望鼓勵民眾回歸使用自行車作為短程的交通工具,但是,一旦劃設自行車專用道,將會與目前的汽機車形成排擠及爭奪,再加上自行車的速度差異相當大,非常容易產生危險,因此,交通部不打算在各地建立所謂的自行車專用道。但自行車究竟應該肩負何種運輸功能?

有鑑於自行車的特性,交通部提出一項新的概念:「速度人」:自行車是以「雙輪代步」的行人,速度比人快,比車慢,規劃採用「人車兼具」的雙模管理。強調在現有的空間中,與車輛,行人共同分享有限的使用空間,人車混用,並非完全不管,而是在路線或環境不適合自行車,就要禁止使用。或者要求騎士推車步行。

既然不用打破現有的規定,交通部短期內希望建議一個友善的自行車用路空間,讓民眾樂於選擇自行車,目標在十年內達成,其次,長期希望能夠和諧的融入都市空間。創造更多的誘因。例如運用政策工具,補助地方政府鋪設自行車道,或拓寬人行道成為兩用等等。

至於鐵馬族關心的是否有強制性規定?例如配戴安全帽等等,交通部表示:目前沒有考慮。


本則新聞由中廣新聞網提供 2007/11/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ttts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